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以创新模式锻造明日之师 宁大学科教学(地理)硕士生赴河姆渡遗址开展研学实践
2025-03-24 09:4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杨莹 叶含菲)近日,为深化地理学本硕一体化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推动地理科学(师范)、学科教学(地理)硕士生的课程成果转化,在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教工党支部成员马仁锋教授、高兴川副教授、陈妤凡讲师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地理活动课研究》课程负责人徐皓副教授的带领下,7名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研究生与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赴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检验。

  理论与实践融合:研究生课程成果落地?

  本次活动是《地理活动课研究》课程的实践延伸。此前,研究生们结合河姆渡遗址文化特色与中学地理新课标要求,完成了涵盖“多姿生产”“多彩生活”“现场重现”等主题的研学手册设计。

  手册以活动驱动为框架,融入“古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演进”“干栏式建筑的地理适应性”“原始稻作农业与自然耦合”等模块,旨在引导本科生通过实地观察和问题探究深化人地关系认知。

  沉浸式研学:本硕共同解码史前文明?

  活动当天,研究生们化身“研学导师”,分组带领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2022级本科生按手册指引展开探究。

  在博物馆的序厅内,大家结合地层剖面分析7000年前姚江流域的古地理环境;在稻谷堆积层展柜旁,对比孢粉图谱与当代农作物分布图,探讨气候变迁对农业文明的影响;在复原场景前,通过观察干栏式建筑特点,理解湿热气候下的生态智慧。

  教学相长:师范生双路径能力提升?

  据介绍,本次研学实践活动特别设置了“双反馈”环节,即本科生需完成研学手册内设计的活动并提交,研究生则通过观察教学实施效果优化课程设计。

  “设计手册时总担心任务难度,今天看到学弟学妹们能用地图解释先民选址逻辑,真切感受到地理活动课的设计要领。”2024级研究生杨莹说。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大三学生徐婷婷也表示:“这种‘问题链+实景验证’的研学方式,启发了我们未来如何将地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活动。”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文化理解力与生态价值观的新时代地理教师提供了鲜活范例。

  “本次活动实现了研究生课程研发与本科生实践培养的闭环衔接,是地理师范教育‘教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有益尝试。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造更多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地理研学活动。”徐皓说。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