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湘东 吴一凡)2025年4月29日至30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与河海大学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中非经贸合作与文化认同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全球学术对话形式,汇聚了来自中国、加拿大、布隆迪等国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非经贸合作”与“中非文化认同”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中非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研讨会现场
会上,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校长葛金玲教授与河海大学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榕教授致欢迎辞。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中国驻卢旺达与摩洛哥原大使孙树忠教授、中国社科院贺文萍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周敏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王战教授,以及布隆迪科学院克莱蒙(Clément)副教授、加拿大蒙克顿大学莎米拉(SAMIRA)教授等交流发言。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成富教授主持开幕式。
孙树忠教授
罗林教授指出,中非合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南方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本次会议就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精神的生动实践。中国提出的全球三大倡议犹如一盏明灯,为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照亮了前进的方向。他认为,中非经贸合作携手前行,必须要发现双方经贸合作中的契合点,找准发力点,培育新增长点。针对这一话题,孙树忠教授梳理了国际形势与全球南方的现状与内涵,深刻分析了美国贸易战对中非经贸的影响。他指出,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南方”国家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贺文萍教授从1870到2030世界力量格局的演变,生动分析了世界大变局的特征,指出美西方持续打压新兴力量的深层动因。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对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全部实行零关税待遇,对包括非洲朋友在内的南方国家单边开放,谋求共同发展。她批评了特朗普对经济不发达的非洲国家,例如莱索托、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博茨瓦纳、安哥拉、阿尔及利亚等国强加30%-50%的关税。
贺文萍教授
王战教授认为,“全球南方”是国际权利转型的代表话语与现实写照,“全球南方”国家?的核心特征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追求公平国际秩序,并具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与政治诉求。这些国家强调结伴而非结盟,强调互惠互利、促进内生发展动力,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范式和谋求共同发展的愿景。他认为,南方国家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通过文明对话机制来开展经贸合作意义十分重大。
针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成富教授从“全球南方”视角深刻剖析了西方国家的殖民偏见,并以其译著《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和《帝国与殖民地》为例,从不同的角度深刻揭示了西方列强所抱有的“西方中心主义”心态。他指出,在倡导“全球南方”理念的今天,重温19世纪西方列强的殖民历史、加强中非文化认同、求同存异必将开创中非经贸合作的美好未来。
刘成富教授
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海榕院长聚焦西非国家国内人口迁移的城市现象,从人口迁移中深刻揭示了文学与现实、区域与世界、国家身份与历史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人的生存图景。
张海榕教授
周敏教授深入探讨加勒比地区在“去殖民化”进程中的语言主权、文学叙事以及教育体系问题。她指出,未来全球文化格局,不应是单一文明的逻辑延展,而应是多种文明之间的平等协商;不应是知识中心的垂直辐射,而应是文化边缘的横向联合。中国与非洲共同参与的文明方案,具有文化合作的更高使命。
周敏教授
中非经贸合作离不开语言与文化的支撑。加拿大莎米拉教授分析了中非关系中的跨文化问题,深刻剖析了中非文化的差异以及中非共同珍视的道德理念。布隆迪克莱蒙副教授分析了全球化时代中非之间的语言和文化问题。他认为,中非经贸合作为非洲带来了诸多机遇,尤其是“中文热”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非洲青年学习汉语的热情。他们是非洲大陆未来的中坚力量。布隆迪青年学者班超指出,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的建设与发展在非洲很受欢迎,这得益于中非友好,也得益于孔子学院(课堂)从一开始就注重非洲本土化问题。刚果(布)青年学者李党分析了刚果(金)东部武装团体和中国维和部队在刚果(金)的作用,建议在非盟的协助下,中国应积极参与非洲(尤其是非洲大湖区)的维和行动。
刚果(布)青年学者李党
联合国环境署首席竹藤技术专家楼一平教授分享了他在肯尼亚、卢旺达的经历以及他所主持的项目,详细讲解了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揭示生态系统变化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楼一平教授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对包括非洲大湖区在内的国别和区域研究,而且对于即将在湖南长沙举办的中非经贸博览会,特别是对于当下关税贸易壁垒下探寻中非经贸合作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李思远 赵韵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