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彭琼霞)“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有效家校沟通是良好关系的双向奔赴,更是提高家校共育的前提和基础。
近日,来自杭十中、临安锦城一中的班主任及骨干教师怀揣着深切的热情和期待,在陈积粮校长、德育副校长王金娣的带领下,赴绍兴市元培中学参观学习,并开展以“共享‘心’经验,‘慧’做班主任”为主题的沙龙活动。
绍兴市元培中学校长裘洪平对各位班主任及骨干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裘校长介绍了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在“兼容并包、多元发展、追求卓越”的总体思想引领下,打造“元”文化,塑造“元”精神,在新的教学形势下,积极寻找有效的应对教育策略,与国家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和学校的特色理念相融合,构建完善了“两学一美”的育人模式,以“博古知今明未来”为主线实现多元育德,从建立操作规范、落实实施渠道、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寻找教育策略,探索内在联系。
绍兴市元培中学优秀班主任教师代表张晓婧带来《唤醒内驱力,静待花开》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主题分享。“31个春夏秋冬,30年初三教学,25年班主任······”张老师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成长品质,巩固班会课阵地,开展《鹰之重生》等系列主题班会,创新班级管理方式,设立阶梯性、针对性、具体性的奖励模式,激发学生内驱力。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所长郑国强为全体老师带来了《家校沟通的科学与艺术》专题讲座。他从“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会吗”三个问题入手,以“沟通前的准备”“沟通的科学与艺术”“沟通后的总结与反思”三个维度展开,引导班主任们在进行家校沟通时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注重共情,做到彼此尊重。
特别在“沟通的科学与艺术”方面,郑国强指出,与家长沟通时要特别关注沟通的时间、目的、内容、形式、地点、对象等“六个不同”,抓住家校沟通的恰当时机,在沟通前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等,更能有效地向家长传递教育的温暖。
最后,郑国强也建议进行家校沟通后,要及时记录并注重反思,让每一次沟通都具有价值和指导意义,从而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讲座结束后,在场班主任老师纷纷提出工作中的困惑,郑老师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提问老师答疑解惑。
随后,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德育教研员全晓兰就班主任家校沟通作进一步的经验分享。她围绕怎样开展家校沟通与合作、怎样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等内容进行经验分享。她提到家校合作的概念,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班主任要做家长的好参谋、好搭配,形成平等、尊重的关系。多一些主动沟通和真诚,巧用“三明治”沟通法与家长沟通,将对孩子的关心融入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家校应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陈积粮校长就本次沙龙活动作分享总结。他强调,班主任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要放平心态、放慢步伐、放开情怀;要备好课,从联系前的话题准备、交流时的言语表达、沟通后的行动落实,多做功课;要注意谈话时效性、针对性;要做到“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日常工作中要设置铺垫,巧加过渡,同时也希望班主任能在家校沟通中做到将心比心、严爱并济,能够和学生的心理同频共振。
在本次班主任沙龙活动中,各位老师都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思考,也有了许多个人的心得体会。
临安锦城一中姚小艳老师说:“绍兴行行程满满,杭临连接紧密,专家的指导很实用。与家长的沟通,无论是沟通前的准备、沟通过程中的艺术,还是沟通后的总结、反思都很有必要。如何家访,如何聆听,如何表达……细节决定沟通效果。”
姚小艳表示,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有很多让她印象深刻之处。家长批评孩子时常常说的话和漫画中孩子训斥家长没有高工资、高品质住房形成了鲜明对比,启发她来反思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三年来,我几乎没有邀请一位家长来校交流,因为同样作为家长,我很理解家长的心情,我坚信‘与其请家长来,不如自己走过去’。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知其源头,尊重彼此,主动沟通,方能走好班主任的家校沟通之路。”
临安锦城一中夏怡琪老师也表示:“我意识到,作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家长的合作伙伴。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目的,这有助于建立平等、尊重的沟通基础。在沟通时,要注意把握好沟通时机并明确沟通目的。”
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夏怡琪在与家长的沟通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但她努力尝试新方法,通过写信、建立家庭公约等方式,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共促孩子成长。
杭十中李影昭老师说,“只有老师给予家长、孩子充分尊重,会从家长的角度共情家长,家长会更容易坦诚、真诚地和老师沟通。”
“我们与家长的沟通关系,应当是平等的,是互帮互助的盟友,以真诚为基础,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杭十中龚菲老师说,做班主任总是要帮学生想得长远,要教学生做得踏实,“这次研修,我深悟到,做班主任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门艺术。”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