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农业大学突出特色引领 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2025-08-03 17:40:00
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思政课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强农兴农”使命担当,构建课程育人“大格局”、激发实践育人“大能量”、聚合师资育人“大资源”,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综合改革,将农科特色有机融入思政课建设,培育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强化组织统筹,构建课程育人“大格局”。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落实的思政课建设格局,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方案,系统谋划思政课建设与发展。强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全面开设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门线上线下课程,开设“国家安全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等选修课程。打造农科特色思政课堂,开设“大国三农”等在线课程,全国400余所高校大学生累计学习1000余万人次,成为现象级“金课”;建设涉农高校本科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形成“农味”十足的教学案例库、教学视频库,丰富教学资源;将“脱贫攻坚精神”“曲周精神”“科技小院”等融入思政课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构建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思政+”虚拟教研室,协同近50所中西部高校开展集体备课,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海淀区、平谷区、密云区等中小学协同共建思政课,建立交叉听课、集体备课、共同研课机制,形成一体化育人合力,提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突出农科特色,激发实践育人“大能量”。立足农科特色和校史校情,着力打造强农报国“大思政课”,完善特色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党建思政+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把思政课堂搬到社区街道、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有机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在乡村振兴一线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以数智创新构建思政课教学新形态,开设“曲周精神专题实践”虚拟仿真课程,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理论讲授+实践体验+网络互动”三维教学模式,讲活学校扎根曲周改土治碱将“盐碱滩”变成“米粮川”的奋斗故事,引导学生更深刻感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价值追求。邀请行业先锋、时代楷模、基层一线干部、“三农”专家走进课堂,形成“教师专家讲理论、基层干部讲实践、身边榜样讲奋斗”的立体化教学格局。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大学生思政课微视频大赛”等活动,聚焦“三农”,结合学生实践感悟,由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构思脚本、录制视频,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朋辈育人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深耕能力建设,聚合师资育人“大资源”。通过“学院集中+各系分散”相结合,每年组织思政课教师深入乡村、农业科研教学基地等开展实践调研,将田间地头鲜活实践转化为教学素材。针对青年教师群体开展教学技能、科研能力专题培训,通过思政课示范教学观摩会、教学基本功比赛、“求索”学术沙龙、教学工作坊等平台,搭建“资深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互促学”成长梯队,帮助青年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传播者和知农爱农的现实践行者。举办“求是”论坛,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权威专家、深耕“三农”问题资深学者授课,深入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重大实践命题,拓宽思政课教师学术视野,为讲好农科特色思政课筑牢理论基础。充分挖掘不同岗位中的育人元素,遴选兼具深厚理论功底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构建专兼职互补共进的育人梯队,深度参与思政课专题教学,用跨领域思维碰撞打破课堂边界,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与亲和力,形成“思政教师主导、多岗人员协同”的育人共同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