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教务处,成立本科生院,近日舆论关注到部分高校的这一变化。为什么?简单说,就是头部高校根据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内部治理调整,治理改革。
撤销教务处,以教务处为核心组建本科生院,这是多数高校的做法,从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了。
教务处是高校负责学生培养的核心部门,曾被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称为“天下第一大处”,不仅包括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规划与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也包括了招生管理,我们熟悉的招生办过去一般都归教务处管理。像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教务长一般都由主要副校长兼任,原因也在此。
在精英教育阶段,无论著名还是普通高校,主要是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占比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研究生招生量的增长,教务处已经很难完全覆盖所有培养阶段的工作了,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开始改变。首先分离出去的是研究生部分。
我国从1984年由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大学等22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试办研究生院以来,先后建成了50余所研究生院,单独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服务相关工作,研究生院内部设立了相关教务处的职能。此后,著名大学的教务处,在宏观上虽然仍然负责整个学校的培养计划等职责,但更多工作聚焦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服务等工作逐渐转移至研究生院。
伴随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快速发展,这类高校培养主体逐渐转变为研究生,研究生在校生占比快速接近甚至大幅超越本科生,出现了所谓“本研倒挂”的现象。
十多年前,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本科招生量就已经落后于研究生。2020年后,国家根据战略需要,大幅扩张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尤其是博士招生规模持续以10%的速度增长。
研究生的规模扩张主要是在“双一流”大学,尤其是头部高校,导致头部著名大学研究生占比快速提高。截至目前,部分头部“双一流”大学新生中,本科生占比甚至不足30%。比如,2024年上海交大本科新生4838人,但研究生新生12486人,研究生占比高达72.1%。2024年清华大学博士招生量就超过了本科生。
即便是普通研究型大学,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占比也基本相当。今年,一些著名高校不再公布新生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占比的详细数据,但总体上研究生占比有增无减。
正是在这一变化背景下,十多年前,个别著名高校率先成立本科生院,统筹涉及本科生的培养与管理服务工作。
伴随本科生占比进一步下降,近年来著名大学纷纷效仿组建本科生院,同步调整教务处职责。一些高校则直接撤销教务处,以原本就主要负责本科生培养的教务处为核心,组建新的本科生院,全面负责本科生的培养与管理服务工作。个别高校根据自己的定位,在加强本科生统筹培养与管理服务的同时,仍然保留了教务处的部分职能,并未完全撤销。
从“天下第一大处”,到如今的撤销,组建本科生院,既是高等教育适应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不必大惊小怪。
事实上,目前撤销教务处,组建本科生院,主要还是发生于“双一流”头部大学,对于多数仍然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校,仍然保留着教务处,教务处仍然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部门,虽然其职能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在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教务处也不得不调整重心,不仅向内,也不断向外改革,例如重视就业这一社会需要的反馈,来完善培养模式的改革。
所以,无论撤销教务处还是不撤销教务处,都是高校根据自己发展需要和定位的产物,最后目的都是一样的:提高治理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原文刊载于《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