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能力提升工作坊现场合影
2025年7月23-24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中科浩博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能力提升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本次工作坊邀请了国际组织官员、国内外专家学者等围绕相关主题作主旨报告、进行实务讲解,旨在助力高校培养新时代高水平、高质量具有国际化素养的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建设能力,共吸引了来自教育行政部门以及100余所学校和有关单位的170多人参加,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 于长学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出席工作坊并致欢迎词。于长学指出,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意识与工作能力。人文中心围绕新形势新要求,聚焦“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能力提升”主题,精心设计并举办了本次工作坊。希望各位老师提高认识,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时代内涵与历史使命;精进本领,全面提升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核心能力;知行合一,以人文交流理念赋能工作实践,推动国际化工作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主题报告专家发声 多维研讨高等教育工作提升路径
在主题报告环节,专家们围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议题进行了分享。
高层次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原副校长、国家留学基金委资深评委 浦跃朴
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以下简称高层次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原副校长、国家留学基金委资深评委浦跃朴,从国家战略和高校发展角度出发,介绍高校国际化管理的理念、核心维度与推进策略;剖析当前教育外事工作定位与职能变化,分享学校外事协同机制建设经验,为高校国际化管理提和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指明方向,并系统介绍了相关实践项目,为高校培养全球治理人才提供了抓手。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外联主管、联合国安理会(纽约)原安全事务助理 刘春吾 视频分享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外联主管、联合国安理会(纽约)原安全事务助理刘春吾,以“国际组织教席、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的申请流程”为例,分享了中国高校对接国际教育资源的形式、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的方向,与参会的各位老师共同探索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与项目申请的有效路径。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协作项目工作委员会主任 柳云虎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协作项目工作委员会主任柳云虎强调各方要提升认识、提高站位,增强国际化工作能力提升的紧迫性。他以跨国合作办学为起点,阐释了高校如何通过联合学位与分校设立、全英文课程扩展、师资多元化招聘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如何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柬埔寨副驻地代表 Shakeel Ahmad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柬埔寨副驻地代表Shakeel Ahmad,系统介绍了国际组织的职责,并从大学和国际组织在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出发,总结了国内高校和国际组织开展教育国际化工作的思路。他鼓励参会高校未来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利用国际组织平台接触前沿研究项目、理解全球治理体系的运作,培养出有效参与对外开放和全球治理的高素质人才。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区域教育计划科学培训中心合作与出版处主任 Rizwan Darmawan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区域教育计划科学培训中心合作与出版处主任Rizwan Darmawan,系统介绍了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的发展概况,对SEAMEO的亮点项目、教育国际化交流经验、责任使命进行了总结,并就新形势下如何以项目为坚实依托,进一步系统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能力提出了建议。他表示未来期待与国内高校加强沟通协作,多方携手、共同发力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实务讲解聚焦现状 破解高等教育国际化交流困境
在工作坊首日(7月23日)的实务讲解环节,高层次项目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教育学博士、博士后赵玉池,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甘露,分别围绕国内高校的国际组织人才输送机制构建,国际来访接待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实务讲解,帮助国内教育工作者提升国际素养和外事工作能力。
高层次项目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执行主任 教育学博士、博士后 赵玉池
赵玉池围绕“全球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主题,讲解了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的相关指标;阐释了全球胜任力的模型内涵;分享了国际组织需要的核心能力与中国国际组织人才推送未来的努力方向。他提出要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未来教师和卓越人才,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校师资队伍,构建全球卓越合作网络。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甘露
甘露从国际学者接待实际场景案例分析出发,直面接待中的深层文化鸿沟,系统解析时间、餐饮、文化符号理解等方面的高频冲突问题,为高校涉外接待工作提供实用技巧,并通过构建文化档案、弹性管理机制及系统培训,助力高校将跨文化接待从事务性工作升级为学术合作软基建。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考古及艺术研究中心项目官员 Michelle Laurice Aguas
工作坊次日,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考古及艺术研究中心项目官员Michelle Laurice Aguas,介绍了其单位可提供的国际合作项目,强调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挑战与机遇,分享了跨文化课堂实践及教学创新。
圆桌论坛双向赋能 高等教育国际化引进来与走出去
在工作坊第二天的圆桌研讨环节,参会嘉宾分为两组,围绕“如何引入国外高校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如何将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优秀的教学成果向海外传播”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圆桌论坛现场
在“如何引入国外高校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圆桌研讨现场,与会嘉宾总结了已有的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等国际合作项目的进展、成效、经验和不足,分析了公立VS私立、职高VS普高、内陆高校VS边境高校国际合作项目的形式与任务。
在“如何将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优秀的教学成果向海外传播”圆桌研讨现场,与会嘉宾就所在地区和学校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踊跃发言,进一步提高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提振了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国际教育合作工作的信息。
高层次项目专家、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杨晓春
在工作坊闭幕式上,高层次项目专家、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杨晓春作总结。他表示,本次工作坊对于凝聚高等教育国际化共识、沉淀实践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将工作坊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并传递给身边的同仁,共同打造一支国际视野宽广、专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长期耕耘、久久为功。未来,我们将继续举办相关活动,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工作及实现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