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言教学测评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助力教育对外开放
2025年4月11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与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立足语言教学与测评,促进国际教育双向交流”论坛在2025中国留学论坛期间召开。论坛汇聚全球英语教学与测评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深度探讨语言能力测评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融合的最新趋势。作为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长期推动中英教育合作的重要一环,本届论坛为中外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质量对话平台,以交流互通和学术共建助力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中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凌在致辞中表示:“语言教学与测评一直是出国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次论坛聚集了来自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雅思考试和中外高校的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聚焦语言教学与科学测评,分享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为培养更具全球胜任力的青年人才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国际教育交流生态,共同打造公平、开放、共享、包容的教育发展环境,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语言测评科学化:以教育互信赋能人才共育
会上,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测评研究部考试研究专家理查德·斯皮比(Richard Spiby)发表题为《基于语言学习与测评,促进国际理解力和国际化人才发展》的主题演讲,通过分享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系列研究成果,强调了科学化语言测评体系对培养全球胜任力的关键价值。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测评研究部考试研究专家理查德·斯皮比发表题为《基于语言学习与测评,促进国际理解力和国际化人才发展》的主题演讲
斯皮比指出,权威的测评体系应当精准反映真实场景中的语言应用需求,因为语言测评的质量不仅关乎考试体验,更直接作用于学习成效。以英国高校的测评体系改革为例,相关研究表明,科学的测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校园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雅思考试作为全球认可的英语测评方案,在36年的运营和创新中,发展出了健全的考试管理制度和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能够全面满足这些需求。
斯皮比还深入阐述了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语言测评中使用AI的最新调研成果,他指出:“AI作为工具可以帮助完成一些考试情境设计和个性化反馈,但我们目前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据,表明AI的考试比人的考试更精准,所以我们必须要谨慎地使用技术。我们始终认为,科技的引入必须建立在伦理和公平的基础上。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专家团队始终坚持尊重考生的自主权,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确保技术应用的公平性,避免算法偏见,保持透明度和问责制,确保测评结果的公正可信。 ”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雅思全球总监安德鲁·麦肯齐表示:“在全球教育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科学、公正的语言测评体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作为拥有90余年英语教学和测评研发及运营经验的全球领导者之一,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始终以信度、效度和卓越服务为驱动力,助力语言学习者在国际化语境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我们持续致力于深耕语言测评领域科研,并不断促成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开放交流,从而为中国学习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支持。”
中英青年交流:语言推动双向理解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教育高级主管周萌以《从中文培优项目看中外青年交流》为题分享中英教育交流趋势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教育高级主管周萌以《从中文培优项目看中外青年交流》为题,分享了中英教育交流的最新趋势。数据显示,近年来中英两国学生交流活跃。目前,有超15万中国学生正在英国大学深造。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出国留学蓝皮书》中,英国在留学环境评价综合指数上位居第一。中国仍是英国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显示出持续强劲需求和对英国教育的认可。 其中,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比增长最快;同时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也成为重要趋势。此外,近百万名留英校友于学成回国后成为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亦成为连接中英两国深厚人文交流的坚实纽带。
与此同时,中文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正吸引着越来越多英国年轻人的目光。“中文培优”项目是英国教育部斥资开发的中文教育教学项目,由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组织实施,并在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支持下开展来华交流活动。项目从2016年启动至今,已助力约12,000名英国学生走上了流利掌握中文的道路。今年7月的夏令营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将有来自63所英国中学的超过1400名英国师生来华。
圆桌论道:英语能力与全球学术成功的多元视角
在题为《中外大学对国际学生英语沟通能力的看法》的圆桌讨论中,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雅思全球总监安德鲁·麦肯齐与来自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4所全球知名高校的学术领袖展开对话。嘉宾们围绕英语能力和测评对学术实践、跨文化交流及的影响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挑战。
圆桌讨论:《中外大学对国际学生英语沟通能力的看法》
基于当前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专家们深入分析了“英语能力如何影响国际学生个人发展”这一议题。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副校长伊恩·里弗斯教授指出:“作为国际语言,良好的英语水平不但能让中国学生更好地融入国际环境,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技术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香港理工大学副院长德尼兹·库库克斯特教授表示:“以英语为桥梁,国际学生可以进入更广阔的教育平台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我,最终成长为综合型人才或未来领袖。”山东大学院长助理张昊教授则强调:“当英语语言能力与跨文化素养深深融合在一起的时候,高等教育国际化将真正实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大愿景。”
如何科学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提升英语沟通能力,是全球教育和英语测评机构共同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副校长史蒂文·麦奎尔教授表示:“在过去这些年里,英国的大学一直在致力于提升国际学生的融入程度,为他们提供更加完善的学习资源。对于在沟通交流中遇到挑战的学生,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国籍和背景来具体分析,找出造成差距的深层原因,从而为他们提供更适配的、公平的支持。”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雅思全球总监安德鲁·麦肯齐则从测评专家的角度,阐述了在教育中使用语言的能力与本次2025中国留学论坛的主题,即信心、质量、安全的密切契合性。他指出:“通过学习语言,学生能够增加信心,全面提升学习质量,从而很好地实现整体的健康度和幸福感。这也是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雅思考试多年来始终坚持‘沟通为本’理念的原因。”
本次圆桌讨论不仅揭示了英语能力对国际学生的全方位影响,更汇聚了全球高校的实践经验,为中国院校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在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国际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增强高校的语言支持体系,将成为未来教育国际化的关键课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