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南开绽放光彩
——在南开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25年9月13日)
陈雨露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亲爱的2025级同学们: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南开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4266名本科生、6353名研究生圆梦南开、开启崭新征程。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陪伴呵护你们健康成长的师长和亲友们致以诚挚敬意!向全体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祝贺!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开大学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南开大学校名并莅临视察,提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三大方针。习近平总书记于百年校庆前夕视察南开,对这座世纪学府给予高度肯定,指出“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回溯跨越世纪的辉煌历程,一代代南开人积极投身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
抗战胜利后,南开历经洗礼,南渡北归,于1946年自西南联大回到天津复校,成为国立南开大学。老舍和曹禺先生曾经豪迈而深情地说:“凡知道有中国的,便知有南开”“凡知道南开的,便知有个张伯苓!”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先驱力图以教育的力量划破暗夜、拯救民族于水火。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上演的两日之内、三易国旗的“国帜三易”事件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国运衰微、主权旁落的屈辱让他在悲愤中深悟:自强之道,端在教育。自此他毅然弃戎从教,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教育救国之路。他辗转多国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并与中国国情深度融合,先后创办了包括南开大学在内的南开系列学校,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作为南开校训。何谓公能?爱国为公,自强为能;何谓新异?创始为新,独具特色为异。自此,“爱国、公能、创新、奋斗”的南开精神在南开人心中高高伫立。
在南开大学初创之年,一位青年才俊东渡西归,成为南开首届文科学生,他便是后来影响中国命运和世界格局的周恩来学长。南开求学期间,他发起成立的觉悟社成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进步社团之一,校园里留下他孜孜求学的身影和为民族呐喊的回响。周恩来总理是南开“公能”精神的坚定践行者,他用一生书写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事业谋进步的壮美诗篇,他的名字深深铭刻在人民心中,永远绽放公能之光。
六十多年前,在新疆罗布泊荒漠上腾空的蘑菇云,炸开中国原子弹研制的新纪元。这声“东方巨响”背后,矗立着“两弹一星”元勋、南开人郭永怀的精神丰碑。目睹山河破碎,他于1929年考入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1931年转入南开大学物理系本科从事光学和力学研究,从此开启探索科学救国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郭永怀毅然回归祖国投身“两弹一星”事业,在戈壁风沙与实验室孤灯下潜心耕耘,成为唯一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大领域的功勋科学家。在不幸遭遇空难时,他仍不忘以血肉之躯保护热核导弹试验绝密数据文件。这份熔铸进骨血的爱国赤诚,已经化作南开园里温暖而坚韧的精神底色,萦绕在美丽的马蹄湖畔。
1979年,同样怀揣赤子之心的叶嘉莹先生回到祖国,首赴南开,便与马蹄湖这片荷塘相遇。此后数十年,她以诗词为舟载着学子们穿越千年文脉,以荷塘为镜映照出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从整理研究古典诗词、构建独特诗词阐释体系,到培养大批古典文学人才、推动诗词走向大众,她用毕生践行了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守护与传承,让中华诗词跨越时空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外学人;而她对中华诗词的卓越贡献,早已随荷风滋养南开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深深印记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史册之中。如今置身这方浸润着家国情怀的园地,愿大家以青春为笔,在科学攻关的前沿、文化传承的沃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报国华章,绽放出永不熄灭的爱国之光!
在南开园正南面一处绿树坡地上,坐落着一方特殊墓园:墓碑是黑板,墓志铭是公式。师生们常常会捧着鲜花来此驻足,缅怀那位闪耀着数学智慧的“南开之星”。这里长眠的,正是国际数学大师、南开杰出校友陈省身先生。穿梭于黑板与公式之间,陈省身先生提出了享誉国际数学界的“高斯-博内-陈定理”,以整体微分几何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被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创新与发现,是陈省身先生学术生命里永不熄灭的火种。暮年的他仍在南开大学“宁园”深耕科研,墨绿色黑板上的手写板书是最醒目的存在,如一枚跨越时空的种子,让先生的科学精神在南开园里代代相传。在南开园正南门另一侧的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周其林院士深耕“不对称催化”这一化学世界前沿领域,带领团队躬身二十载艰难攻关,终于发现超高效的手性螺环催化剂,将新物质创造领域的手性分子合成效率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周其林院士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这一至高荣誉是南开创新精神的辉煌见证,绽放着属于当代南开人的科技创新之光。
二十四年前,一位福建少年怀揣无限憧憬踏入南开园,将“奋斗”这一南开精神内核深深融入成长基因。在学校图书馆的记录中,他也是图书馆老师们帮助采购国内外最新计算机图书最多的那位学生。毕业后,他以这份精神为创业灯塔,投身互联网浪潮创办字节跳动,携AI推荐算法打造今日头条,以抖音、TikTok深刻影响全球短视频社交生态。如今,字节跳动已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全球化最成功的领军企业之一。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南开杰出校友张一鸣。奋斗的基因,也正如此般成为激励南开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密码。《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由南开毕业生担任掌门人或联合创始人的独角兽企业多达8家,总估值超1.6万亿元,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期待各位新同学以张一鸣等优秀创业校友为标杆,以坚韧筑牢成长根基,让人生在新时代征途上绽放属于南开新一代的奋斗之光。
各位同学,在1935年的南开大学始业式上,张伯苓校长面对全体南开师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此刻,让我们一同重温这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共同发出新时代南开青年的铿锵应答。
请全体起立!
“你是中国人吗?”
(“是!”)
“你爱中国吗?”
(“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
(“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
同学们,新时代的壮阔画卷正在徐徐铺展,愿你们在南开园茁壮成长,在这片飘扬着爱国主义旗帜的沃土上,让青春在奋进中绽放璀璨光芒!
谢谢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