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国际顶级刊物《细胞》上发表了两项重磅科研成果。
浙江大学医学院徐浩新教授团队鉴定了一种非经典的溶酶体氢离子泄露途径的分子基础——SLC7A11,并揭示了此通路参与溶酶体和细胞功能调控的机制,以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进程的关键作用,发表了题为“SLC7A11 is an unconventional H+ transporter in lysosomes”的研究论文。徐浩新和浙江大学医学院胡美钦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周南、陈静芝、胡美钦为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406-4
浙江大学医学院胡海岚教授团队揭示压力应激下外侧缰核和蓝斑核循环接力、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时序激活,传递压力信息,介导抑郁症的发生,展示了不同细胞类群协同参与情绪编码的图景,从分子、细胞和神经环路水平解释了“压力山大”导致抑郁的原因,发表了题为“Neuron-astrocyte Coupling in Lateral Habenula Medi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的研究论文。胡海岚为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辛倩倩、王俊盈为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5)00411-8
浙大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以引领性成果为核心导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鼓励原创自由探索,深化“有组织科研”创新范式,不断整合跨学科资源,努力打通“临床需求牵引-基础理论突破-前沿技术转化”全链条,创建相互欣赏,彼此成就的学术生态。学院在复发难治性肝癌、冠心病、脑卒中、帕金森病等临床疾病的机制研究、以及大脑情绪反应的动态机制、抑郁症的发生新机制等领域,在2025年3-4月一个月内,连续在《细胞》《自然》《柳叶刀》等顶刊发表6项突破性成果,彰显有组织科研结合自由探索的澎湃动能,向世界展现浙大医学勇攀科技尖峰的硬核实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